打假公司其實是高效的廣告公司 |
|
作者:打假公司 發布時間:2019-05-21 11:09 閱讀次數:
|
|
|
|
一家著名的家具企業在成名前,經歷過一件很坎坷的事情。那就是搞展會促銷時一天可賣掉幾百套家具,但是展會促銷之后,店面門可羅雀,加上同行激烈競爭,一天只有十幾個客人。于是該企業老總備了厚禮去詢問一位服務過500強企業的策劃高手,高手透露天機:“做產品,品牌永遠排在第一位。”老板聽后豁然開朗,之后每年砸幾千萬廣告費下去做品牌,果然獲得不菲的收入效果。
一,打假公司是品牌的衛士,不讓你的品牌成為他人的嫁衣。
這個案例很經典,不少企業爭相效仿找廣告公司做品牌,甚至花天價請大明星來代言。但是品牌打響了,卻沒有見到利潤的增加,有的企業反而蒙受巨額利潤損失。很多歸根到底是假貨的傷害,最著名的阿里巴巴曾陷入“假貨門”,一天股票蒸發220億美元。除了我國的企業,外國的企業也遭遇過假貨的損害,比如美國著名的寶潔公司,每年在我國市場因為假貨的沖擊導致的直接損失就超過10億元。
假貨不僅讓企業損失巨大,最重要的讓企業蒙受不白之冤,遭到合作企業的遷怒,大大傷害了品牌的效益,古馳和圣羅蘭等知名奢侈品牌曾聯合控訴阿里對假貨推波助瀾。
因此,近年來知名企業投入的打假經費,甚至比廣告投入還要高。寶潔公司,每年投入上千萬打假費用。阿里經過假貨門后,更是組建了超過5000人的打假團隊,號稱世界最大的打假團隊,每年用于打假的經費就超過億元。億元打假的效果立桿見影,阿里股票再未見崩盤,近年來雙十一都賺個上千億。
連知名企業都重視打假,許多大中型企業近年來更重視和打假公司合作,給予超過廣告公司的待遇。因為只有打擊假貨,才能阻止利潤流失。否則,假貨就拿著你的品牌做嫁衣,用低廉的成本換取高額利潤。
二,打假公司其實是高效的廣告公司,起到刮骨療毒之效。
正所謂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。有時候企業廣告做得再好,一件假貨就可以讓你聲名掃地。比如:消費者去未經過授權的網店,買了一套甲醛超標、刺激皮膚的所謂正品衣服;或者消費者去到山寨你商標的餐飲店,吃頓味道大打折扣,且衛生狀況堪憂的飯菜;再加上現在假冒、仿冒的手段實在高,甚至一些經過授權的專賣店和連鎖餐廳,在利益驅使下,也開始賣起假貨、水貨。像天貓三星授權店居然買起假數碼產品,達到幾百萬交易流水;而今年俏江南連鎖餐飲店,被爆料后廚衛生堪憂,拿死魚冒充活魚。
普通消費者難以辨認假貨之下,便給予你的品牌差評,下次再也不會光顧。要知道,現在是輿論時代,一個微信朋友圈可以面對5000個好友,還有微博、網貼等等眾多網友,消費者買到套著你商標、logo的假貨會拍照上傳加吐槽,遇到不知情的“吃瓜群眾”還會加以更狠的打擊,并看熱鬧不怕事大地轉發,無疑起到病毒性的“負面廣告”傳播。
而想買你品牌產品的潛在消費者,多數在兩個品牌之間難以抉擇,于是通過搜索引擎看網友評論,結果看到這些“負面廣告”心驚肉跳,果斷選擇了別家名聲好的品牌。假貨事件越演越烈,企業事后出來做危機公關、廣告洗白,難免是亡羊補牢之舉,消費者不一定相信。
相比普通廣告公司的局限性,只能宣傳正面廣告,對負面廣告壓制較低。打假公司能起到直接打擊假貨,從而消除假貨引起負面廣告,起到刮骨療毒的之效。
最重要的是,打假公司能挽回你受到侵害的損失,除了消滅假產品、免去利潤分流外,還能索賠商標侵權費用。
上海某主題餐飲店以上好的服務和質量獲得消費者的認可,年流水上千萬。但是某同行搞起惡性競爭,未經過授權,惡意山寨該餐飲店的商標和店名,讓消費者混淆不清,造成利潤分流。該餐飲店忍無可忍,選擇打假公司為其討回公道,最終該山寨餐飲店消除侵權商標,并賠償百萬元。
見真打假提醒各位企業主:打假不僅包括各種仿冒、假冒產品,還包括商標、專利等知識產品,所以莫要讓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別人的侵害,更不要讓自己辛苦投入的品牌廣告,被假貨這顆“老鼠屎”攪成負面廣告。
|
|
|
上一篇:做假藥賺錢快,被抓也快
下一篇:新加坡“網絡新聞打假”法案終落地 |
|
|
|
業務范圍 |
|
|
商標標注 |
|
|
|
商標維權 |
|
|
|
版權服務 |
|
|
|
商業盡職調查 |
|
|
|
法律訴訟 |
|
|
|
|
|
|
 |
熱點文章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