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日,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。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表示,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是評價生態環境質量狀況、評估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成效、實施生態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。生態環境部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“零容忍”,堅決貫徹《意見》要求,把依法監測、科學監測、誠信監測擺在突出位置,會同有關部門一手抓“保真”,一手抓“打假”,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全面、準確、客觀、真實。
柏仇勇說,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表明: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真實性大幅提升,公眾主觀感受和客觀環境數據基本一致。但是,當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質量,特別是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數據質量還不盡如人意,成為監測質量管理中的突出短板。
前不久發生的唐山鋼鐵企業環境違法案件,核心是三句話,一是違法生產,二是違法排污,三是弄虛作假。弄虛作假方面,是生產設施記錄的弄虛作假,監控系統的弄虛作假和監測數據的弄虛作假,全過程的弄虛作假。
下一步,生態環境部將深化鞏固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保真成效,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,加快提高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質量。一是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切實落實領導責任。建立健全防范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。二是壓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。落實法律有關“排污單位應當對自行監測數據的真實性、準確性負責”的要求。三是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直接責任。建立“誰出數誰負責、誰簽字誰負責”的責任追溯制度,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。四是堅持多部門齊抓共管,綜合施策。綜合運用法律、經濟、技術、行政等多種手段,打好嚴懲弄虛作假的“組合拳”,加快實現“不敢假”。
日前,生態環境部、最高檢、公安部聯合印發通知,在全國集中開展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,嚴厲打擊監測違法犯罪行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