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“雙十一”進行得如火如荼,消費者搶購商品,企業爭搶商標。11月10日,阿里巴巴與京東都不服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復審決定,雙雙將國家知識產權局告上法庭,繼續進行從2017年就拉開的“雙十一”商標的歸屬之爭。
多年的爭斗一直未能停歇,這一次他們又將矛頭對準了國家知識產權局。之前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為,阿里巴巴對涉案商標在廣告等服務上的注冊應予維持,但在其余多項服務上應予撤銷。阿里巴巴和京東公司均表示不服,兩公司分別起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?此剖菍χR產權的維護,實際上是對“雙十一”這一商標背后價值的爭奪。
阿里巴巴和京東,是目前我國排名前三的電商企業。平日里這些企業稍有風吹草動,都會引來各界關注。而這一次又與“雙十一”這個高熱話題撞在了一起。根據阿里與京東各自發布的2019年財報,阿里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7.21億人,京東2019年活躍購買用戶數達3.62億。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注定了參與“雙十一”活動的人不會少。而在這的前一天,兩家公司“達成一致”,雙雙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。如此一來,引得各家媒體爭相報道,為他們做免費的“廣告”,給他們帶來了新的話題和關注,這更像是為“雙十一”再加一把火。
在如今的經濟全球化時代,知識產權在市場競爭中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商標也是企業的無形資產,是在投資以及經營過程中作為資產的價值。因此現在出現了誰紅注冊誰的現象。比如這段時間的“早安,打工人”,剛火沒幾天,已經有多家公司爭搶注冊。又比如有了“今日頭條”,現在出現了“今日油條”,這種“傍大款”的侵權行為也層出不窮。“雙十一”也是如此,因為太火,因為創造的利潤太大,帶給人的價值太誘人,每個人在市場上都想多分一杯羹。
2009年阿里巴巴抓住“光棍節”這一商機,為討好年輕人進行了大促銷活動,引發了一波購物狂潮,第二年就申請注冊了“雙十一購物狂歡節”。為了打響這個名頭,阿里集團這么多年來投資力度很大。經過多年的發展,如今“雙十一”已經不僅僅限于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,京東、拼多多、蘇寧等等各大電商平臺都在發起活動,這真的已經變成了無節制購物的全民狂歡。近些年的宣傳與營銷過于火熱,各種優惠規則層出不窮,狂歡之夜各路明星加盟,一步一步為“雙十一”購物造勢。
雖然京東以“雙十一”已經屬于公共資源,阿里不該獨占的立場起訴,看似站在公眾的角度,可實際上還是為了通過取得這個名正言順的由頭,分占更多的市場。而阿里自然是不想將自己已經占領的市場分出去的?此凭S權,實則還是一場關乎利益的爭斗。
|